浙江省抗癌协会团体会员单位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团体会员单位
浙江省级单位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当前位置:首页 > 公众号文章 > 正文
公众号文章

种福堂老中医告诉你啥叫“冬病夏治”

来源:杭州艾克(种福堂)    作者:    发布时间:2019/8/2 10:18:24

        “六龙鹜不息,三伏起炎阳。”转眼间夏季已接近尾声,但三伏天才入中伏,气温持续走高,未来十余天都会维持在35摄氏度以上,不知道大家准备如何度过这段魔鬼时光呢?是躲在空调房里贪凉,还是多多亲近自然享受阳光?究竟怎么做才对身体最有益呢?今天,种福堂中医院的胡炳松医师就来和大家聊聊“冬病夏治”。

老中医带你正确认识“冬病”

        “冬病”并不是指以往冬日里患的病,而是指入冬之前的寒气、浮气进入到体内,沉在内却没有发作。“冬病”不像感冒,今天开始感冒明天就开始咳嗽,后天就开始发烧。

        所谓“冬病”,是很多慢性疾病。在北方,患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的人特别多,在南方,则是患脾胃病、肠胃病、慢性咽炎和慢性喉炎的人居多。而所有的慢性疾病,都是很难治愈的顽固性疾病,看起来不是什么大毛病,检查得也是清清楚楚,但就是治不好。还比如风湿病、脊椎病、腰椎病、慢性头痛、偏头痛、慢性鼻炎等。那这些病是一天两天就会得的吗?不,都是日积月累最终才显现出来。


        慢性咽炎现在十分普遍,患者众多,慢性胃炎和浅表性胃炎的患者也越来越多。还有很多女孩子贪凉,甚至喜欢在生理期的时候吃一些生冷的东西,很容易就会造成宫寒,最终可能会导致月经不调、痛经,甚至婚后不易怀孕或患上子宫肌瘤等,后果是很严重的。

        我认识一个刚读大学的上海小姑娘,小小年纪就被查出多囊卵巢。以前就同她父亲讲,冷的东西要少让小姑娘吃,不然要出毛病,显然,父女俩谁也没听话。

冬天为何比夏天更易生病

        人体本身是一个小天地,它要跟自然万物进行沟通,很多人只知道鼻子和肺是参与呼吸循环的,却忽略了人的皮肤、毛孔也是要呼吸的。

        冬天寒冷,中医讲“寒主收引”,冷的时候毛孔都会收缩,这样原本进入了体内的寒气也都被逼在里面出不来了。而到了夏天,热起来了,毛孔就开始扩张,然后开始出汗,有的是大汗,有的是微汗。皮肤的呼吸就是出汗,这是一种新陈代谢,可以把对身体不利的东西排出体外,所以夏天相对不容易生病。

“冬病夏治”的本质是“治未病”

        中医有种说法叫“伏病学”,伏是什么?埋伏。代表疾病已经潜伏到了人体内,但短时间内不会爆发,就像现在的肿瘤一样。其实肿瘤也是一个伏气,经历了漫长的潜伏期最终爆发,一爆发就是癌症。


        而中医的“伏病学”就是“治未病”,所以冬病夏治病不是冬天得的病夏天来治,而是先下手为强,在病还未发时治疗,以防后患。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巧用时间差。夏天自然界的阳光充足,温度很高,人的毛孔打开了,经络也更加通畅,一些邪气就可以通过我们的治疗从基表排出,比起冬天再进行治疗,事半功倍。

        “夏治”最好的时间当然是每年的三伏天。今年是从7月12日开始进入初伏,十天后的7月22日进入中伏,中伏较长,今年可持续20天,自8月10日起进入末伏,三伏天也就开始了10天的倒计时。而这四十天,就是冬病夏治的黄金时间。

武林绝学是假 能治未病是真

        很多武侠小说里都会出现打通了任督二脉从此习得武林绝学的人物,他人修为再难以望其项背,比如倚天屠龙记里的张无忌。大家都知道这纯属虚构,但任督二脉是否真的存在呢?答案是肯定的。

        中医有个说法,只要打通了任督二脉就什么病都没有了。任督二脉,顾名思义分为任脉和督脉,一个是阴,一个是阳。任脉在人体正面,督脉在背面,就是脊柱的部分,从大椎一直到关元命门。

        三伏天治未病的手段很多,浙江地区比较流行的是使用三伏贴,而三伏贴一般就是用于督脉的,因为督脉管理所有阳经。中医还讲十二经,手三阴、脚三阴、手三阳和脚三阳,每一经即代表不同的脏器和病症。三伏贴其实是用于穴位上的药,多有温经散寒的功效,比如麻黄、细辛、干姜、丁香等,通过穴位把经络打通,之后邪气就能排出体外,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还有比如拔罐、针灸、服用中药汤剂或膏方的方法。浙江比较传统的做法就是将药打成粉煮一大锅,熬成膏,每天早晚食用。一般体虚、气血不足、月经量少、月经不调或身体亏损的人,食用膏方效果会很好。

        三伏天中药调理是最佳时机,所以所以一定要把握治疗的窗口期。“天人合一”,这四个字很多人都是一知半解。虽然整个夏天都能治未病,但这40天无疑是最好的。人与自然的交换,虽然平日里一般体会不到,但冷和热最易感知,这也是跟自然进行交换的方式。

特色疗法

        解郁就是解除病人郁闷的心情,调理病人的气机。
        中医认为,肿瘤是由气、血、痰、毒相互交结而成的有形肿块,即气滞、血瘀、痰瘀、毒聚。元代朱丹溪认为肿块就是由“痰饮”、“气滞”、“血块”瘀滞而成的。
        临床上,我们发现肺,肝,胃,大肠,妇科等肿瘤,确实跟气滞有关。气滞……[详细]

专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