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抗癌协会团体会员单位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团体会员单位
浙江省级单位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当前位置:首页 > 本院动态 > 正文
本院动态

这个周日是冬至,除了吃饺子或汤圆,还该干点啥?

来源:杭州艾克(种福堂)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2/20 13:05:27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  

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 耕牛遍地走

        这个童谣里的一九,就是从冬至这一天算起的,三九天也是一年中最冷的几天。

        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22个节气,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古人认为,冬至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正因“冬至阳生春又来”,所以很早以前冬至就已成为一个古老而重要的节日,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我国大部分地区习惯自冬至起“数九”,每九天为一个小节,共分为九九八十一天。

        “冬至饺子夏至面”,冬至这一天,我国最普遍的食俗是吃饺子,南方部分地区也有吃混沌和汤圆的习俗。 


冬至吃饺子来源于中医

        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

        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耳朵。


九九消寒

        冬至的次日开始数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提冬数九"。数上9天是一九,再数9天是二九,以此类推,数到"九九"就算"九"尽了。

        "九尽杨花开",那时天就暖了。入九以后,文人墨客,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祭天祭祖

        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家家户户都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等。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冬至养生注重于“藏”

        冬至后,天气寒冷、阳气伏藏,顺应这一变化,此时养生当注重于“藏”,早睡晚起,勿过度操劳;避免急躁发怒,以免扰动闭藏在内的阳气。补养肾脏十分重要。

        《易经》中有“冬至阳生”的说法。具体地说,节气运行到冬至这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充分说明在冬至前后进补最为适宜。

        进补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食补、二是药补。但“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滋补通常可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补阳。【注:肿瘤患者需注意饮食禁忌选择】

        1、气虚,常见症候有精神倦怠、语声低微、易出虚汗、舌淡苔白、脉虚无力等。补气食品,是指具有益气健脾功效,对气虚证有补益作用的食品,如大米、糯米、花生、山药、胡萝卜、豆浆等。

        2、血虚,常见症候有面色萎黄、唇甲苍白、头晕心悸、健忘失眠、手足发麻、舌质淡、脉细无力等。补血食品,是指对血虚证者有补益作用的食品,如龙眼肉、荔枝肉、桑椹、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猪肉、海参、鱼类等都有一定的补血作用。

        3、阳虚,常见症候有面色皑白、四肢不温、阳痿早泄、纳少便溏、舌淡嫩、脉微细等。补阳食品,是指具有补阳助火,增强性功能的功效,对阳虚证有补益作用的食品,如狗肉、羊肉、虾类、鹿肉等,核桃仁、韭菜、枸杞子、鸽蛋、鳝鱼、淡菜等也有补阳作用。

        4、阴虚,常见症候潮热盗汗、五心灼热、口燥咽干、干咳少痰、眼目干涩、舌红少苔等。补阴食品,是指具有滋养阴液,生津润燥的功效,对阴虚证有补益作用的食品,如银耳、木耳、梨、牛奶、葡萄、白菜等。

需要提醒:食补切忌过补、偏补,更忌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虚则补,不虚则正常饮食就可以了,即缺啥补啥,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选择相应的补品,使补得其所,补而受益。

 

冬至不宜高强度体育锻炼

        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等待阳光出现才出外活动。同时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户外活动,防止阳气过度的消耗。

        “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冬令时节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

        冬至前后睡好“子午觉”在养生学中具有重要地位,除了保证夜间睡眠,午饭后可适当打个盹,但要避免睡时着凉。其次,要注意防风防寒。再次,冬至节气宜在白天多晒太阳,以利阳气的生长。

        再者,适当锻炼。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因此,此时节一定要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和体育锻炼。比如平时要坚持用冷水洗脸,慢跑、打拳、舞剑等方式,都可以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但切记冬至时节不宜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避免损伤阳气。

特色疗法

        解郁就是解除病人郁闷的心情,调理病人的气机。
        中医认为,肿瘤是由气、血、痰、毒相互交结而成的有形肿块,即气滞、血瘀、痰瘀、毒聚。元代朱丹溪认为肿块就是由“痰饮”、“气滞”、“血块”瘀滞而成的。
        临床上,我们发现肺,肝,胃,大肠,妇科等肿瘤,确实跟气滞有关。气滞……[详细]

专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