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抗癌协会团体会员单位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团体会员单位
浙江省级单位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当前位置:首页 > 公众号文章 > 正文
公众号文章

立冬要注意防寒,养护阳气

来源:杭州艾克(种福堂)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1/11 14:49:25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

        立冬后,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

        立冬后,要少食生冷,宜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要多吃新鲜蔬菜,避免维生素缺乏。

        1、红薯:健脾胃、强肾阴;红薯能供给人体大量的黏液蛋白、糖、维生素A和维生素C,具有补虚乏,健脾胃、强肾阴及暖胃、益肺等功效。

        2、萝卜:消积滞、化痰热;萝卜含有较多维生素C,一定量的钙,对调理脾胃作用非常大。对冬季常见的消化不良、扁桃体炎等疾病有辅助作用。

        3、卷心菜:增强抵抗力;卷心菜的维生素C和钙含量非常丰富,还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钼和锰,是人体制造酶、激素等活性物质所必不可少的原料。它能促进人体物质代谢。

        4、羊肉(肿瘤患者不建议吃):养护阳气;冬季进补的目的,就是要养护人体的阳气。羊肉就符合这样的进补原则,寒冬吃过羊肉,冰冷的身体就会立刻温暖起来。


立冬起居养生

        防鼻寒:晨起冷水搓鼻。立冬之后“凉燥”更明显,鼻炎成了许多人的大麻烦。不妨以寒制寒,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 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错办法。

        防颈寒:穿立领装挡风寒,秋冬是颈椎病高发的季节。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不但充满血管,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穿立领装不但能挡住寒风,还能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对预防高血压病、心血管病等都有一定好处。

        防腰寒:双手搓腰暖肾阳,双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腰部为“带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肾喜温恶寒,常按摩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

        具体做法: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防脚寒:

        常做足浴。足浴要注意3点:

        一是温度,水温最好40℃左右,水淹没踝关节处;

        二是时间,每次浸泡20~30分钟,不时添加热水保持水温;

        三是按摩,泡足后擦干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2~3分钟。

        建议:以上3点做完之后最好在半小时内就寝,保证足浴效果。另外,足浴不宜在饭后立即进行,糖尿病人浸泡水温不宜太高。


立冬运动养生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说:“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

        “立冬”后,在生活起居方面,建议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睡个懒觉也是可以的。

        

        晨练别起太早 

        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劳作汗出。“立冬”后,老年人要避免晨练起得太早。许多老年人喜欢天不亮就起床出门晨练,这在冬季是不适宜的。

        因为冬季早晨气温低,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全身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阻碍增加、血压容易升高、心肌耗氧量也增加,老人晨练易引发心肌梗死或脑溢血等意外情况。

        建议:冬季晨练时间可以适当推迟到“见太阳才运动”。户外活动应选择在9时半以后到16时之前进行,以身体微热最为适宜,不可像春夏锻炼一样得大汗淋漓了。


立冬疾病预防

        1、心脑血管病:立冬后气温降低较快,要注意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当人体受冷刺激后,由于血管收缩,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容易诱发心绞痛,若措施不力,会发生心肌梗塞死亡。

        建议:要重视防寒保暖,可服用降脂、扩血管和防心肌缺氧的药物。

        2、脑中风:老年人多有高血压,一遇上寒冷,血压便随之增高,就有发生中风的危险。预防一要防寒保暖;二要适当补充营养;三要做好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的防治。

        3、慢性支气管炎:冬季是多种慢性支气管炎易发或复发的时期,所以本身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或支气管哮喘的病人,要特别注意防护。

        建议:根据气温变化添加衣物,少食或不食辛辣食物。

        4、皮肤病:立冬过后,银屑病、皮炎、湿疹等皮肤疾病进入高发季。冬季容易使人体肌肤干燥缺水、皮肤受刺激很容易发病。

        建议:皮肤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当及时就医,别随便抹药。

特色疗法

        解郁就是解除病人郁闷的心情,调理病人的气机。
        中医认为,肿瘤是由气、血、痰、毒相互交结而成的有形肿块,即气滞、血瘀、痰瘀、毒聚。元代朱丹溪认为肿块就是由“痰饮”、“气滞”、“血块”瘀滞而成的。
        临床上,我们发现肺,肝,胃,大肠,妇科等肿瘤,确实跟气滞有关。气滞……[详细]

专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