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抗癌协会团体会员单位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团体会员单位
浙江省级单位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当前位置:首页 > 本院动态 > 正文
本院动态

癌症病人发热不一定是感冒,还有可能是这个原因!

来源:杭州艾克(种福堂)    作者:    发布时间:2017/12/2 10:42:28

                             

癌症病人发热主要有2大原因。


一方面,癌细胞影响了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


另一方面,大部分病人会因肿瘤本身或接受治疗使得免疫力降低,尤其是白细胞偏低的病人,常因感染引起发烧。

此外,药物反应、自身免疫疾病、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或癌症本身都可引起发热。   

                                                         

                                         癌性发热的概念 

癌性发热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常是指癌症患者出现的直接与恶性肿瘤有关的非感染性发热。

 

其定义是指口腔温度单次测量38.3℃或≥38.0℃持续1小时。

 

由于其发病机理复杂,热程或短或长,特别对于热程长的患者,除了忍受躯体上的痛苦,还对其心理有很大影响,造成患者出现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

                                                                           恶性肿瘤病人发热的原因 

恶性肿瘤病人发热见于两种情况恶性肿瘤本身引起的发热和恶性肿瘤伴发感染所引起的发热。

 

后者是指恶性肿瘤本身和治疗所致的机体免疫功能损伤或免疫抑制所引发的机会感染所引起的发热。  


感染依然是恶性肿瘤发热的首要病


多因素所致的免疫损伤是恶性肿瘤病人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通常来自于原发或继发性免疫缺陷或源于使用抑制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等治疗手段。

 

引起恶性肿瘤感染性发热的危险因素大致分为两个水平:

 

(1)低危险性因素包括恶性肿瘤本身、相应的放疗或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10天、粘膜免疫的破坏、留置导管等。

 

(2) 高危险性因素包括恶性肿瘤本身、放疗或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 10天、粘膜免疫的破坏、体液或细胞免疫的抑制。

 

文献报告所有的常见恶性肿瘤均可引起发热目前已知共有46种。


引起发热常见恶性肿瘤有淋巴瘤、霍奇金病、非霍奇金病、急性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肺癌、肾细胞癌、甲状腺转移癌等。

 

通常不引起发热的疾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结肠癌、卵巢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直肠癌、胰腺癌无转移等。


                                    肿瘤病人发热的发病机制 

1.现代医学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恶性肿瘤细胞的浸润造成血浆中游离原胆烷醇酮的增高,激活白细胞释放致热原,或因肿瘤生长迅速而缺血缺氧引起自身组织坏死,导致机体发热


(2)有效治疗后肿瘤细胞迅速破坏溶解,释放出大量炎症介质或毒性产物等引起


(3)肿瘤侵犯或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中枢性发热。


(4)肿瘤细胞自身产生内源性致热源,肿瘤细胞释放的抗原物质可引起免疫反应,部分肿瘤产生异位激素引起机体各种炎性反应。

  

                                    癌性发热的特点

临床上大多数癌性发热不超过38.9如果超过此水平一般提示感染性因素所致。

 

癌性发热的一般特点:

 

1、热程或短或长,有的可达数月之久,可呈间歇性


2、体温通常在37.5~38.5℃之。


3、发热时全身症状可不明显,患者有时不能感知或无明显不适。


4、抗感染治疗无效,对解热镇痛药反应较好。

 

5、单纯的癌性发热常以低热为主或仅自觉身热,而体温并不升高,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大多正常


6、癌性发热患者多不伴有恶寒或寒战,表现为中低度发热,以下午或夜间发热为主。  

                                                                 

                                                                             癌性发热的诊断标准

癌性发热的诊断标准有以下6条:

1、每天体温有一次高于37.8℃。


2、发热持续2周以上。


3、体格检查、体液培养以及影像学均未提示感染。


4、除外药物过敏、输血反应、放化疗反应。


5、足量抗生素治疗1周无效。


6、萘普生(非甾体类抗炎药)试验立即起效,用药期间体温正常。

                                 

                               癌性发热常用的主要降温方法

针对病因治疗:适当的抗肿瘤治疗如能奏效,发热有望消失或缓解。因此,如果能肯定或强烈怀疑为肿瘤直接相关性的发热,化疗及放疗都不是禁忌。

药物降温法:常用的有解热镇痛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等。如果发热较为明显,可以使用吲哚美辛栓剂,一般不要轻易用皮质激素。


物理降温法:


1)酒精擦浴和温水擦浴:此擦浴法由于操作简单方便,在家庭和医院应用很多。

  

2)冰袋降温:普通冰袋降温:冰袋降温是临床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虽经济实用,但降温速度较慢,且冰块有棱角贴敷面积不确实,冰块的硬度较高,易刺破冰袋,低温维持时间短,需频繁更换。


310%氯化钠溶液冰袋降温: 10%氯化钠溶液在-18℃呈冰霜状且低温时间长,在溶化过程中形态为霜水结合,制成的冰袋松软,接触体表充分,易于固定,患者感觉舒适。


膳食调整:对阴虚症状者如手足心热,口干等,可选用甘蔗汁、藕汁、孛芥汁、百合、银耳等。

                                                                          

                                                                           小结

临床上影响癌性发热的因素较多,如患者的体质,肿瘤的性质,病灶部位以及其他治疗措施等。


肿瘤患者病情一般较为复杂,如果出现发热,若无专业医生指导,建议不要擅自用药。






特色疗法

        解郁就是解除病人郁闷的心情,调理病人的气机。
        中医认为,肿瘤是由气、血、痰、毒相互交结而成的有形肿块,即气滞、血瘀、痰瘀、毒聚。元代朱丹溪认为肿块就是由“痰饮”、“气滞”、“血块”瘀滞而成的。
        临床上,我们发现肺,肝,胃,大肠,妇科等肿瘤,确实跟气滞有关。气滞……[详细]

专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