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抗癌协会团体会员单位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团体会员单位
浙江省级单位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当前位置:首页 > 本院动态 > 正文
本院动态

老镇长中药抗癌,献身公益

来源:杭州艾克(种福堂)    作者:    发布时间:2017/12/1 10:28:34

           

                                                                                      姚炳华  肝癌晚期康复6

63岁的姚炳华家住浙江宁波慈溪崇寿镇,退休前他担任着崇寿镇副镇长职务,崇寿镇下设8个行政村,姚炳华的工作繁忙,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虽然患有乙肝,但是下班后,姚炳华常和朋友们一起喝酒。

 

“2010年的时候,在空军疗养院体检的时候,(医生)他说,你有肝纤维化,我是知道的, 三步曲 ,乙肝到肝硬化最后到肝癌

 

但即使是了解乙肝的发展进程,甚至查出了肝硬化,姚炳华依然肆无忌惮地经常喝酒,他认为自己并没有不适的感觉,而且吃得下睡得着,问题应该不大。不料一年后,也就是201110月的一天,姚炳华突然感觉肝区隐隐作痛。姚炳华这时候才感到恐慌,他吃完饭后,让儿子陪他到慈溪当地的医院做个检查。

 

医生让姚炳华赶紧到上海的一家肝病专科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姚炳华魂不守舍地回家给老婆交代了几句,就让儿子开车往上海赶。 到了上海才发现已经是晚上11点了,举目无亲的父子俩才想起来在杭州有亲戚,凌晨两点又开车到了杭州。第二天在亲戚的安排下住进了一家省级三甲医院。

 

当时出来的指标,是很危险的,特别是甲胎蛋白,肝癌的甲胎蛋白有2000多,其他的指标都不太好,有23个指标都不太好 检查出,里面有个很大很大的肿瘤,16.8*12,这么大的一个肿瘤。就是原发性肝癌

 

一家人立即在病房召开家庭会议,商量后决定选择介入治疗。“111日开始做介入做介入治疗当时是很危险的,人家都说危险,我呢,就咬紧牙关,我想,要保性命,就只有做介入了

 

姚炳华完成了介入化疗,满怀希望地回家休养一个半月后再次来到医院检查,结果却大失所望!

 

反而增大没有缩小,甲胎蛋白升到了3500多。晚上睡不好,晚上我起来要用手顺一顺。

 

医生要求做第二次介入化疗,然后再回家休养,三个月后,姚炳华再次赶到医院检查。

 

“218号去的 进一步检查甲胎蛋白升到了5000多,人也出现了不好的一些症状,医生跟家属说,要做好思想准备,下一次 你可能不能再来了。

 

姚炳华绝望地回到家里,他开始准备后事。

 

我已经写好遗书,全部放好,写了5页遗书,没有让家人知道。我想,什么时候走,我不知道,医生已经跟我说了,回到家里等,下次不能来了,肯定是在两三个月,就要去的了。”

 

 

一家人痛不欲生,姚炳华的妻子因为哭得太厉害,一只眼睛都哭瞎了。这时候慈溪市胜山镇财政所所长王建楚来了,当听到他说自己2008年患了肾癌转移,现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康复了5年,姚炳华和家人立即看到了生的希望,在他的建议和推荐下,姚炳华的儿子赶紧带着他的病历到杭州艾克中医肿瘤门诊部开回来了一大袋的中草药。

 

“226号开始吃的(中药) 配了一个月 326我去检查了一下就是稳定了 ,肿瘤(大小)稳定了。”

 

甲胎蛋白降到了280,可能是介入起到了作用,也可能是中药起了作用。双方结合起来,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看到这个结果,姚炳华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到第三次住院做介入治疗的时候,姚炳华因为乐观的心态,已经成为癌友的知心大哥。

 

介入治疗的同时,姚炳华坚持吃着杭州开来的中 草药,一个月后他再次到医院做了检查。等医院那边传来检查结果的时候,他高兴的跳了起来。

 

我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医生电话  来了,镇长!奇迹来了!甲胎蛋白8.6,其他指标趋于正常了。肿瘤缩小了2/3,肿瘤缩小了2/3成了7点多8点多。

 

在医生的建议下,姚炳华又在3个月内做了两次介入治疗,期间中药从未间断过,还严格记录了每天的饮食,观察饮食对指标的影响。

 

2012 年的512号到现在为止 甲胎蛋白指标一切正常 1.71.8 没有超过2 癌胚抗原也是这个数字 血常规指标都属于正常

 

康复后的姚炳华格外珍惜第二次生命,他彻底改变了不良生活习惯,滴酒不沾了,康复两年后他参加了当地的爱康协会,还当上了协会的会长,经常跟病友们一起交流抗癌知识,组织活动。

心态要调整好要乐观 , 一是坚持吃中药, 调整好心态之后就适当, 进行锻炼中西医结合是最好的效果 ,中药跟上肯定能提高免疫力

 

但乐观的同时,从死神手中逃脱的姚炳华也不敢大意,他严格做到定期体检,明察秋毫。

特色疗法

        解郁就是解除病人郁闷的心情,调理病人的气机。
        中医认为,肿瘤是由气、血、痰、毒相互交结而成的有形肿块,即气滞、血瘀、痰瘀、毒聚。元代朱丹溪认为肿块就是由“痰饮”、“气滞”、“血块”瘀滞而成的。
        临床上,我们发现肺,肝,胃,大肠,妇科等肿瘤,确实跟气滞有关。气滞……[详细]

专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