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抗癌协会团体会员单位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团体会员单位
浙江省级单位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当前位置:首页 > 本院动态 > 正文
本院动态

宪法行,品一段六十五年前的峥嵘历史

来源:杭州艾克(种福堂)    作者:    发布时间:2019/5/24 9:00:30

宪法行,品一段六十五年前的峥嵘历史

记杭州种福堂中医院观“五四宪法”展有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于1954年9月20日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票通过。因其在1954年颁布,故称其为“五四宪法”。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若想实现现代化,先要走向法制化,想要彻底贯彻依法治国,首要学会依宪治国。前人有云“宪即布,有不行宪者,谓之不服令,罪死不赦。” 可见宪法在我国是高于一般法律的存在,拥有最高法律效力,乃一国之根本。

        为了响应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的号召,增强宪法自信,弘扬宪法精神,杭州种福堂中医院组织部分职工前往“”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开展参馆学习活动。

        在一栋依山而建的青灰色二层小楼里,绿树葱茏相互映掩,参观者往来不绝,这里便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起草地。

△陈列馆外景

        一行人带着激动的心情,即将踏入陈列馆倾听宪法的故事,感悟宪法的生命。

△馆前合影留念

        当我们走进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最先看到的便是由我国著名雕塑家杨奇瑞执刀雕刻的毛主席坐像。凝视着白玉雕像,时间仿佛回到了1954年初春的西湖边,主席正蹙眉沉思,静默无语,就着昏黄的灯光,广泛阅读研究世界各类宪法。

        经过七十七个废寝忘食的日夜笔耕,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草稿初案在毛泽东的率领之下孕育而出,史称“西湖稿”,这为宪法草案的修改完善和宪法的正式诞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序厅毛主席坐像

        在雕像的两侧则是气势磅礴的浮雕,左侧是祖国的万里山河,上面镌刻了历任主席对于宪法的论述,影响至今。右侧钱江的千里波涛,上面篆写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宪治国的强调,铿锵有力。

△序厅右侧浮雕

        在“西湖稿”起草期间,毛主席与宪法起草小组的各位成员们以及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时常在此会议室开会讨论宪法草案的具体内容。

△会议室

         陈列馆前,宪法宣誓墙巍然屹立。

        “我宣誓,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责任......”

        宪法乃一国之磐石,九鼎之重器,深谙此理的执行院长陈灵仙带领职工在墙前庄严宣誓,法治社会是人民群众翘首以盼的理想社会,亦是治国掌权者孜孜以求的永恒目标。作为其中的一分子,我们理应做到薪火相传,初心勿忘,在实际工作中充分贯彻宪法精神,传承依宪治国的理念。

        “圣人不期循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纵使我国宪法汇聚着无数先人的心血智慧,但这并不意味着后人便要一直因循守旧,默守陈规。2018年3月12日其宪法宣誓词从原来的70字增改为75字,内容上更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宣誓墙也随之重绘。

△宪法宣誓墙

        从陈列馆出来,映入眼帘的便是西子湖畔的美景,水光潋滟,轻舟荡漾,柳丝在暖风中微微摇晃。远山青黛含翠,近水风盖错落,风声、水声,游人欢笑声交织成一曲婉转动听的江南小调。如此西湖,不怪香山居士发出“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扣留是此湖。”的喟叹。

        从京杭两地联合完成宪法初稿,到举国上下一亿五千万人共同参与宪法草案大讨论,最后是“五四宪法”全票通过,感谢陈列馆的设立将宪法的孕育过程和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淋漓尽致地还原。

        通过此次观展学习,众人对“五四宪法”都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相信大家今后在遵守宪法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提升宪法自信,增强宪法自觉,维护宪法权威,弘扬宪法精神。

        “五四宪法”的制定,已然成为一段停留在西畔的历史,但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的脚步永不停歇。

特色疗法

        解郁就是解除病人郁闷的心情,调理病人的气机。
        中医认为,肿瘤是由气、血、痰、毒相互交结而成的有形肿块,即气滞、血瘀、痰瘀、毒聚。元代朱丹溪认为肿块就是由“痰饮”、“气滞”、“血块”瘀滞而成的。
        临床上,我们发现肺,肝,胃,大肠,妇科等肿瘤,确实跟气滞有关。气滞……[详细]

专家团队